壹、學校概況
校 名 |
建安國小 |
現任校長 |
許仁利 |
學生概況 |
|||
班別 |
班級數 |
班別 |
班級數 |
普通班 |
7 |
語文資優班 |
0 |
舞蹈班 |
0 |
幼兒園 |
1 |
全校學生合計 163 人(含幼生) |
|||
教師概況 |
其他 |
||
教師員額編 |
人數16 |
創 校 時 間 |
52 年 8 月 |
正式教師 |
11人 |
校 地 面 積 |
0.8公頃 |
代理(課)教師 |
代理2人 |
校長到職日期 |
101年 8 月 |
幼教老師 |
2人 |
家長會會長 |
1人 |
教保人員 |
1人 |
教師會會長 |
1人 |
教師平均年齡 |
42歲 |
職 工 |
3人 |
全校教職員合計 25 人 |
貳、學校基本資料(填報本學年度資料)
學生人數:163人 |
101年度綠色學校伙伴網路葉片數:77片 |
學生班級數:7班 |
校地總面積:0.8公頃 |
本校位在三峽鎮安坑里,是一個偏遠的「迷你」小學,校區位於群山環抱、綠水傍依之中,校園綠意盈庭,如詩如畫,有如置身世外桃源,它是建安兒童學習的殿堂。
話說,建安之成長,源溯於民國七年以前,居民為了就學須步行到三峽鎮上之三峽國小就讀,交通不便且路途遙遠,能就讀學校寥寥無幾。到了民國七年四月,位於橫溪的成福國小成立,才轉往成福國小就學,但仍多不便。到了民國三十二年四月竹崙附近成立成福國小分校─大成國校,就學民眾才得以步行較短之路程就學,後經地方賢達人士如黃建業、翁秋桂、鄭傳枝、李溪圳…等先生,多方奔走,捐款獻地,終於在民國五十年四月正式成立大成國校建安分校,解決了民眾就學的困難,民國五十二年八月獨立為建安國校,民國五十七年改制為建安國小,於是建安終於有了正式的名份了。
四十餘年來的歲月,學校能不斷地成長茁壯,應該歸功於歷任校長,他們造福桑梓,貢獻良多。
第一任校長王新喜服務五年(民國52年~57年)
第二任校長李欽銘服務四年(民國57年~61年)
第三任校長詹銘坤服務四年(民國61年~65年)
第四任校長王添生服務十一年(民國65年~76年)
第五任校長鄭勇吉服務四年(民國76年~80年)
第六任校長郭正忠服務六年並於八十五年創辦幼稚園(民國80年~86年)
第七任校長葉坤煌服務三年(民國86年~89年)
第八任校長吳來旺服務二年(民國89年8月~91年7月)
第九任校長陳木城服務四年(民國91年8月~95年7月)
第十任校長陳玄謀服務六年(民國95年8月~101年7月)
第十一任校長許仁利自民國101年8月1日開始綜理校務
本校創校迄今四十九年,經歷任校長老師及地方仕紳苦心擘畫,只因位處僻遠,地方家長大多以種茶製茶或外出做零工維生,逐漸影響學生的人數結構。但90年代以來,學校工作團隊群策群力發揮專業效能,致力於校園環境改造、增購資訊科技設備、教學卓越推展、創意活動進行,同時帶動社區從事總體營造,不僅促進了社區的成長也提升學生的教育品質,並榮膺教育部教學卓越獎、臺北縣特色學校及環保有功學校等之肯定。縱使社會面臨少子化現象,但本校並無面臨學生人數遞減之窘境,反而於95學年度新生增班1班,締造普遍減班浪潮中的奇蹟。相信未來,在建安團隊、安坑里辦公室及安和社區發展協會共同推動優質生活社區營造之理念下,開創建安國小及小暗坑社區更美好的明天。
學校概況與特色
學區名為安和社區,位於台北盆地三峽鎮東北隅的安坑里,緣於日治時期三峽庄成福字小暗坑三八六番地,因地多雲霧,舊稱『小暗坑』,境內山地遠多於平原,原多沃壤,農產極豐,為一山明水秀、風光明媚之里,因受限於地形及種茶種菜成本收益不高,農戶收入微薄,形成貧窮文化不利之農村聚落。
2.社區里民約一千七百五十人,以勞工與務農居多,區內多數農戶生活清苦,民風淳樸,勤勞守法。建安國民小學為本社區重要的、唯一的教育文化機構,肩負社區社會教育功能,十年前開始進行社區人文自然的田野調查,發現地方生態特色,發展螢火蟲及溯溪課程,成為知名之生態特色學校。基於學校永續經營的實際需要,學校於2008年開始實施「建安省政府」課程,學校的特色課程從關心生態到關心社會,到全方位關照環境,從覺知到行動,建安省政府課程帶領學校與社區向前邁進一大步,親師生共同全方位關照到能源節約與替代能源的面向,為學校與社區永續發展奠下基礎。